相变已经成为理解细胞中生物物质空间组织的一般指导原则,并有可能帮助开发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软材料。迄今为止,溶胶-凝胶转变已被研究并用于制造组织工程中的材料,如软水凝胶,并且对于理解蛋白质聚集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很高的相关性。**近,人们对开发由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的材料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一系列与生物功能和故障相关的生物过程的**。液-液相分离系统的可逆凝胶化可以为新型软材料的产生带来功能优势。生物分子凝聚物的这种凝胶化过程已经被***研究,因为它们与疾病有关。然而,相反的过程,凝胶-溶胶转变,却很少被探索。在这里,剑桥大学TuomasP.J.Knowles等探索了微凝胶形式的细胞外蛋白质的热响应凝胶-溶胶转变,形成具有高均匀性的全水液-液相分离系统。在凝胶-溶胶转变过程中,由于界面张力伸长的明胶微凝胶转化为球形几何形状。进一步探讨了相分离系统在药物释放情况下小颗粒的扩散。这种全水系统开辟了一条通向尺寸可调、单分散合成生物分子凝聚体和可控液-液界面的道路,为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可能。相关工作以“Liquid–LiquidPhase-SeparatedSystemsfromReversibleGel–SolTransitionofProteinMicrogels”于近期发表在《AdvancedMaterials》上。文章重点:1.文中形成单分散液-液相分离系统的策略始于通过乳液模板策略合成单分散微凝胶。通过一个带有温度控制的微流体平台来保持明胶溶液的液态,使用具有流动聚焦结的微流体装置来产生微杆凝胶,明胶微液滴在流动聚焦连接处生成,然后在细出口管中拉长并物理交联,产生的些单分散微棒破乳后分散到水中。微流控法产生Gelatin微棒2.在室温下将微棒与聚乙二醇混合,加热该混合物到37℃下,明胶微棒变成分散在连续相聚乙二醇溶液中的液体微滴,表明转化为LLPS体系。作为对照,明胶微棒溶解在37℃的水中,形成充分混合的溶液在室温下,物理交联的微棒在聚乙二醇溶液中保持伸长状态,纵横比约为3.2,表明Gelatin相的凝胶状态。相比之下,高温下的液体微滴呈现球形形态,证实了凝胶-溶胶转变导致聚乙二醇-明胶液体-液体界面张力的事实。凝胶-溶胶转变和微棒的溶解都是由加热引起的。LLPS体系产生3.进一步探讨了相分离系统小颗粒扩散的初步情况,文中描述了两种微凝胶,一种含有荧光纳米球,另一种没有这种球。在两个液滴融合时,**初形成了液体Janus结构。当加热时,相邻的富含微滴融合,液滴的边界开始时很尖锐,但**终变得模糊,这表明纳米球在液滴之间扩散。LLPS和纳米/微球扩散
1180
2021-07-12
阿博格全新推出紧凑高效的立方体注射机过推出全新的AllrounderCube1800注射成型机,阿博格扩大了其油电混合立方体注射机系列的应用范围,使得该机器系列不再只用于包装行业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还适用于其他更多的行业,如生产技术部件、医疗产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等。采用创新的立方体模具技术,阿博格全新的AllrounderCube1800注射成型机实现了对模具4个面的充分利用,同时不影响循环时间,即使是小批量的生产,也能***降低部件的单位成本。紧凑又高效的AllrounderCube1800油电混合的AllrounderCube1800注射成型机拥有1800kN的锁模力和570mm×570mm的拉杆间距,可以配备400~1300规格的水平注射单元以及70~800规格的移动注射单元。该机器的**是由合作伙伴公司Foboha提供的一个紧凑的立方体,从机器上方就可以方便地接触到它。立方体的旋转由电动伺服系统控制,水平运动依靠齿条齿轮机构。阿博格立方体机器的**是由合作伙伴Foboha公司设计的一个非常紧凑的立方体,从机器上方就能方便地接触到它。该立方体的旋转由电动伺服系统控制,水平运动依赖于齿条齿轮机构(图片来自ARBURG)与拥有同样模具安装表面、搭载一副4+4腔旋转模具的传统570规格的Allrounder注射机相比,搭载一副8+8腔模具的AllrounderCube1800注射成型机,可以实现一倍以上的产量,换句话说,要获得同样的产量,至少需要两台拥有类似拉杆间距的Allrounders注射成型机,或者,需要一台3倍大的注射成型机,由此可见,AllrounderCube1800的安装面积明显缩小。液电混合的AllrounderCube1800注射机搭载紧凑的立方体模具,产量是搭载旋转模具的同样大小的传统注射机的一倍以上(图片来自ARBURG)个人护理产品生产演示一台配有两个注射单元(分别是400和170规格)的AllrounderCube1800注射机,搭载一副Foboha公司提供的4腔试验模具,演示生产个人护理产品:在8.7s的循环时间内,每个注射单元可以生产出4个双色密封盖,所用材料是北欧化工提供的化学回收的聚丙烯(PP)。首先,在工位1注射4个型腔,每个型腔的注射量均为0.85g;然后,旋转90°,到达立方体模具的被动面,预成型的部件在工位2冷却;接着,再次旋转90°,在工位3注射第二组分的材料,注射量2.1g;***,在工位4自动取出成品部件。整个过程,丝毫不影响循环时间。这项示范应用涉及对六轴机器人的使用,机器人被完全集成到注射机的控制器中。机器人将成品部件放到输送带上,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检查有缺陷的成品部件,并将不合格的部件移除。此外,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取出测试样本,将它放入按立方体模具的面进行分类的QA托盘中,以对成型部件进行后续的目视检查。循环时间短,产量高AllrounderCube液电混合注射机系列集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和节能等优势于一体,拥有1800kN、2900kN和4600kN的锁模力,可以在部件冷却和取出的同时,依次在两个分模面上进行注射成型。只需将立方体的被动面用作冷却工位,就可以缩短30%的冷却时间。采用创新的立方体模具技术,预成型部件和成品部件的注射成型与部件的冷却和取出可以同时进行,只需将立方体的被动面用作冷却工位,就可以缩短30%的冷却时间(图片来自ARBURG)置入嵌件、松开、单个组件的组装、集成检查和部件的自动取出等其他工艺过程,也不影响循环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成本效益,其成本效益甚至超过了传统的部件自由脱落的包装生产。在某些情况下,一台AllrounderCube注射机就能取代几台传统的注射机,由此可以减少75%的占地面积。与传统的立方体注射机相比,其能耗降低了45%。阿博格与Foboha的紧密合作在立方体技术方面,阿博格与位于德国哈斯拉赫的Foboha公司紧密合作。作为专业的模具制造商,Foboha公司在立方体技术领域颇有建树。模块化与智能机器控制器的结合,赋予了AllrounderCube系列注射机高度的灵活性,使其与这项模具技术完美匹配。机器人系统也能够被集成到机器控制器中。来自阿博格的应用技术、销售和自动化部门的同事们组成的一个跨学科的立方体研发团队,在立方体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具体的目标,这意味着对立方体模具技术感兴趣的客户只需联系阿博格一家供应商,就能获得订制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一些特殊的设计,如采用反向旋转立方体半模的反转立方体技术,以及适合3组分注射成型的立方体机器。
1117
2021-07-12
生意社数据显示,7月8日,主流地区有机硅DMC市场均价参考在30566元/吨,与6月1日的26666元/吨相比,累计涨幅14.62%。业内人士认为,有机硅市场短期内供应偏紧,下游囤货状态积极。产业链调研显示,目前,单体厂订单多排期至7月中旬,有机硅DMC库存压力依旧较小。预计短期内行情将以持续高位运行为主。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新安股份是国内**的有机硅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合盛硅业有机硅单体产能达53万吨,国内产能占比约16%。
1141
2021-07-09
未来,医用化工材料将是我国石化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与此同时我国却并未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方面形成有效的**布局。在7月5日召开的医用重点石化材料**分析交流暨实战培训班上发布的《医用重点石化材料产业**分析报告》,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申请情况,分析指出了医用石化材料领域的创新要点和布局规划。国内外差距巨大《报告》显示,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全球**申请的企业申请人中,排名**的*有中石化是中国申请人,其余9位申请人均为国外申请人。因此,从**申请总量上,国内外企业申请人具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在布局时间方面,国外申请人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领域的**布局较早,因此积累了较多的基础**,虽然大部分基础**已经过期,但仍有一些值得我国企业关注。我国申请人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申请量已经赶超国外。从布局领域方面分析,聚丙烯口罩、聚丙烯输液袋、包装材料方面,都是国外申请人较早开始布局的领域,而国内申请人近期呈现发力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聚甲基戊烯呼吸机方面,国内申请人的**申请仍属空白。在**质量方面,国内申请人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领域申请的**同族数量明显偏少,**的权利要求数量明显低于国外同类**,*在同族授权数量方面能有一定优势。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医用防护石化材料**的质量也明显低于国外。**导航创新方向鉴于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的情况,《报告》提出,在医用防护材料方面,涉及聚酰胺、聚丙烯和聚酯的方向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具体来说,聚酰胺的研究方向可以关注包含聚酰胺、具有抗高速冲击性和冲击强度的透明树脂组合物的相关研究。而聚丙烯在医用防护材料方面的应用十分***,包括注射器、医用输液瓶等。目前对医用聚丙烯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材料韧性、耐消毒处理性能、***性能、耐高温性能等的研究。聚酯在医用防护材料中主要用于防护服的制造,目前的研究方向在赋予聚酯织物更多性能,例如阻燃、***、远红外效果等。加强引导积极布局《报告》同时也希望行业能够加大引导和海外布局力度,扶持重点企业,做好**应用领域石化材料的**布局。在加大引导力度方面,行业需要加强医用防护石化材料领域知识产权整体规划以及人才培养。聚焦主要企业研究方向,规划该行业的知识产权布局。《报告》还特别提到,在呼吸机材料方面,我国的**布局明显不足,应组织相关企业进行这方面的**申请。当前,行业需要统筹扶持重点企业,实现技术产业化。例如中石化、金发科技已经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我国可以帮助重点企业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领域取得更大发展。不*如此,我国企业除了在防护服方面有少量的海外**申请之外,在聚丙烯口罩、聚丙烯输液袋、聚甲基戊烯呼吸机和包装材料等方面均没有海外**申请。因此,我国企业在医用防护石化材料领域应当加大海外布局力度。同时根据当前形势分析,《报告》建议我国可以考虑在东南亚进行适当的**布局。当前知识产权布局的**目标是对产品和方法进行***的保护。因此《报告》提出,在石化材料产品领域,可以改进石化材料的合成原料及工艺从而获得性能更优异的石化材料,也可以通过控制石化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晶结构、相对黏度等手段来实现对石化材料的改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纺布的结构也是申请的方向,该方向的**申请目前较少。
824
2021-07-08
据悉,三款产品分别为命名为:陶熙™TC-2035CV粘接剂、陶熙™TC-4551CV填缝剂和陶熙™TC-4060GB250导热凝胶,其可控的挥发性、高可靠性、高导热系数、高散热效率及易于加工、优化生产效率等特性,为电气化趋势下的汽车电子设备提供支持。陶氏科技助力实现低碳出行陶氏汽车电子营销总监鲁克·达萨特(LucDusart)表示:“先进的材料技术能辅助优化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复杂电子设备,以保障电子控制单元和驾驶辅助系统的稳定性。而陶氏凭借在有机硅材料科学领域的数十年探索,通过不断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产品性能,在满足严苛行业规范的基础上,为我们的客户在减少碳排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可靠解决方案。”陶氏有机硅材料技术满足汽车电气化低碳发展趋势陶熙™TC-2035CV粘接剂的高导热性、优越的室温条件快速固化等特性,使其能出色适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的组装,包括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先进精密部件。陶熙™TC-4551CV填缝剂的优异导热性能,不*保障了*汽车电子模块的稳定运转,还为发动机或变速器控制单元等汽车动力模块提供可靠解决方案。这两款全新产品还同时具备可控的挥发性,能有效避免因挥发物挥发而导致的电接触故障。此外,陶氏有机硅不*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关键的业务挑战,也致力于提供创新的、可持续的产品和技术,满足可持续发展趋势以及日益严苛的环保指标,帮助客户实现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较好散热性能助力汽车动力电子高效稳定运行陶熙™TC-4060GB250导热凝胶,拥有高达6W/m.K的比较高导热系数,***的导热能力和优异的点胶性能,使其成为电池组转换器、逆变器和板载电池充电器应用场景下的理想之选。柔软的导热凝胶还能提供应力消除和减震作用,并能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稳定发挥性能。陶熙™TC-2035CV粘接剂、陶熙™TC-4551CV填缝剂和陶熙™TC-4060GB250导热凝胶能在室温下迅速固化、选定基材无底漆附着以及精确点胶等特征,有助于优化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1059
2021-07-08
传统的3D打印技术通过激光把金属粉末一层一层地打印成零部件,而粘合剂喷射过程使用粘合剂,是一种通过喷射粘合剂使粉末成型的增材制造技术,打印所得的金属零部件需要加热并成形。使用粘合剂喷射技术打印的零部件可降低3D打印成本并提高生产率。大众汽车是目前***一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3D打印技术的汽车制造商。使用粘合剂喷射工艺制造的***批零部件已经送到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奥斯纳布吕克市进行认证,将用于大众T-Roc敞篷车的A柱。这些3D打印的零部件重量比传统的钢板零部件轻近50%,且通过了碰撞测试。惠普和西门子是大众3D打印技术的合作伙伴。惠普公司提供所需的高科技3D打印机,西门子公司提供用于3D打印的**软件。西门子和大众共同开发的一个关键工艺可以优化打印室中零部件的定位。该技术被称为nesting(嵌入式排布),它使得每个打印过程中,生产两倍数量的零部件成为可能。随着粘合剂喷射工艺的使用,大众希望探索哪些汽车零部件未来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经济且快速地实现生产,以及增材制造如何支持大众汽车在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从今年夏季开始,三家公司将在大众位于沃尔夫斯堡的3D打印中心建立一个联合**团队。该3D打印中心于2018年底开业,能够打印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大众的目标是:到2025年,每年在沃尔夫斯堡通过3D打印生产的零部件达10万件。大众汽车使用3D打印技术已经25年,**初主要用于研发阶段的原型制造,用来缩短汽车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如今,沃尔夫斯堡工厂已经有13个部门采用各种3D打印工艺来生产塑料和金属零部件。典型的应用如采用塑料材质的中控台、车门装饰条、仪表板和保险杠,金属零部件包括进气歧管、散热器、支架和支撑元件。通常,一辆大众汽车由6000到8000个不同的零部件组成。过去,受限于成本、精度以及加工质量等原因,3D打印工艺只用于个别零部件或样件生产,且零部件的尺寸较小。新的3D打印技术使得大批量生产零部件成为可能,**减少了制造零部件所需的时间,且零部件的种类和尺寸大幅增加。为何关注3D打印技术?大众汽车相关负责人认为,汽车生产正面临重大挑战,客户期待更多个性化选择,而车型数量的增加令个性化生产的复杂度增加。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使一些个性化设计快速实现落地,如尾门刻字、特殊齿轮旋钮或钥匙刻字等。大众汽车希望未来几年内,3D打印技术能更加高效,并适合生产线使用。
1294
2021-07-08
7月5日,从陕西兴化公司6月安全生产经营暨半年工作会上获悉,1-6月该公司累计实现收入25.51亿元、利润4.0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指标的215.29%,超额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今年以来,面对化工市场持续回暖的大好时机,兴化公司从加大安全环保管控力度、强化生产运行管理、拓宽营销渠道、严控原料供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全力保障生产经营目标。安全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狠抓环境治理,推进生产岗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生产管理部门把生产设备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作为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目标 经过不懈努力,主要装置气化炉运行周期不断延长,非计划停车大幅减少,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乙醇、MAC、氟化氢等产品刷新生产记录,纯碱、氯化铵产量创历史新高;销售部门加强市场调研,积极开展产品销售风险评估,在稳定老客户、开拓新用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与生产部门紧密沟通,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在保证产品销售顺畅的同时,大力提高产品经营利润;供应部门在充分发挥集采优势的同时,建立电子竞价和长效运作双重供应模式,积极寻求与陕煤、榆能、华亭等大型国有矿源长期稳定合作,积极寻求性价比更高的质量煤源。下半年,兴化公司将从狠抓安全环保、增强发展基础,加强生产组织、提高运行效果,强化经营管控、提升经济效益,深化内部**、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党的建设、做到廉洁从业等5个方面发力,确保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完成。
1409
2021-07-08
广州石化以市场为导向,将优化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针对市场对管材料的需求,加大聚丙烯管材料PPR4220的生产力度。今年上半年,生产管材料PPR4220累计24313吨,同比增加157%,增效近1900万元。管材料PPR4220是广州石化的“拳头产品”,一直在下游客户中享有较好的声誉。为提高产品产量满足市场需求,该装置持续对运行稳定性进行攻关,提高反应器换热器撤热能力,保证反应温度、压力的稳定,聚合负荷提升了13.6%;按照产品性能相似相近的排产原则,科学合理的优化排产计划,在保证其他产品牌号生产的同时,比较大限度地缩短转产时间,减少过渡料的产生。在PPR4220产量增加的同时,装置和技术质量部部门一道开展攻关,保证产品质量。通过调整反应工艺参数,使聚合量后移,提高产品低温抗冲击性能;优化造粒运行参数,降低螺杆产生的剪切热;定期更换筛网,及时清理干燥机死角残留物,保证产品外观稳定;对馏出口树脂情况进行全时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726
2021-07-08
30万吨海水中才含有1公斤铀,提取难度远超“沙里淘金”。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寻找可大规模实施的海水提铀产业应用技术。但近年来海水提铀由于成本过高受到社会质疑,工程化海水提铀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甚少,更多研究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近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姜标研究员团队,历经近10年研究,通过创制纳米纤维功能膜,成功开展了公斤级海水提铀试验。这是我国***基于功能纳米膜的比较大规模海水提铀试验,将有效推进我国海水提铀从实验室走向海洋,或将为缓解我国的“铀困境”提供新途径。大海“捞”铀并非易事铀是核能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原材料,而陆地铀的总储量*够人类使用几十年,海水中赋存了约40亿吨铀,是陆地储量的近1000倍。但从大海“捞”铀并非易事,海水提铀已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科技难题。姜标介绍说,一是海水中盐分高、成分非常复杂,而且海洋微生物对材料破坏性较大;二是海水中铀浓度非常低。此外,成本高一直是海水提铀难以解决的问题,吸附材料的突破和海洋工程技术成为两个关键制约因素。为此,姜标团队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铀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离子选择性好的纳米纤维功能膜。近10年间,他们完成了从实验室膜片到工业膜组件的批量生产,开展了上百次模拟循环吸附、脱附工艺验证。近年来,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实验室发展了一种新型铀吸附剂,在海水中吸附能力约3.94克/千克。姜标团队研发的铀吸附剂,其模拟溶液中的吸附能力是美国这一新型吸附材料的近8.8倍。“我们研发的纳米纤维功能膜,强度和通透性很强,可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姜标表示,“一根1米高的圆柱工业膜组件,其有效吸附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全生命周期可吸附提取近600克的铀。”“除了吸附性能好,这种纳米膜的离子选择性也需要较好。纳米膜*对铀离子选择性通过,对海水中钙、镁等其他20多种金属离子则不予‘理睬’。”项目负责人之一、上海高研院副研究员李继香说。研究团队先在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开展试验。虽然试验成功,但湖上的基础设施因盐浓度过高而损毁,他们投放了10个膜组件,只收回2个。但是这次小范围试验为后期研究团队开展海水提铀奠定了信心。有望5年完成吨级试验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使得铀的年需求量将超过万吨,而我国铀年产量*千吨,缺口很大。我国迄今尚未建立海水提铀工厂。海试试验是海水提铀工业化的关键,也是海水提铀能否成功的试金石。为了让海水提铀技术走出实验室,研究团队已建成年产8万平方米的功能纳米膜生产线。2018年***在东海海域实施了海水提铀示范,在1个月内成功获得近20克天然铀。2019年11月,姜标团队借助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在南海海域建设了纳米膜公斤级海水提铀试验平台以及配套洗脱平**成了100余支膜组件的海试投放和循环吸附试验。同时,研究团队建立了完整的铀吸附、洗脱、活化技术体系,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评估。海洋工程成本高是姜标团队开展海试试验亟须突破的一道大“坎”。姜标坦言,真正海试试验并不容易。要建设海试试验基础设施需要花费数百万元,实验室经费常常捉襟见肘,这需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社会各方携手突破产业化难题。此外,台风、气候等因素也会对试验平台产生影响,海洋污染物对材料的影响尤其严重。为此,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实验室,改进材料,提高其抗污染能力。基于目前海试试验的进展,团队实现了海水中提取铀产品的连续生产能力,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聚焦提升产能。我国已经明确海水提铀路线图,铀资源开发从陆地转向海洋,已成为现实诉求。那么海水提铀何时从公斤级跃升到吨级?目前,研究团队正联合中核集团旗下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完善海洋工程实施技术。2017年,该团队从海水提铀的成本是500美元/公斤至1000美元/公斤,现在降到了约150美元/公斤,已接近目前国际上陆地提取铀矿的130美元/公斤。“我们从海水提铀的成本还将有很大下降的空间,预计再过五至六年,有望与陆地提铀的成本持平,届时有望完成吨级试验。”姜标说。
1282
2021-07-08
资讯排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